报告题目:
轨道角动量:
从光场调控到量子应用
报告时间:
2019年12月13日,下午14:
30
报告地点:
沙河校区,通信楼725
报告人:
汪喜林 教授

报告人简介:
汪喜林,南京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2006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,2011年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学院,2012-2018年先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研究中心任博士后、特任副研究员、特任研究员,2019年加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。长期系统性地开展轨道角动量调控研究,实现了从经典调控到光量子调控的跨越,在Nature(1篇)、PRL(11篇)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,被SCI 引用1400余次,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。
报告摘要:
本报告从基于轨道角动量的经典光场调控开始,概述相关调控技术,尤其是矢量光场调控[Opt. Lett. 32, 3549 (2007), Phys. Rev. Lett. 105, 253602 (2010)]。然后重点介绍这些技术在量子信息领域的应用:
首次实现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[Nature 518, 516 (2015)],为发展可扩展的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被评为“2015国际物理学年度突破”,同时被两院院士和科技部评为“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”和“中国科学十大进展”;在国际上先后首次实现十光子纠缠[Phys. Rev. Lett. 117, 210502 (2016)]和十八光量子比特纠缠[Phys. Rev. Lett. 120, 260502 (2018)],刷新了光子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。